心电散点图图谱精选(上)

来自于

心电散点图技术是近几年来被心电工作者广泛应用到心律失常分析的一种非线性混沌分析技术。
 
心电散点图突破了常规心电图“就图论图,从局部看现象”局限,从整体观的视角诠释心电RR间期序列的分布规律,利用“吸引子”物以类聚的特点,总结归纳心律失常的整体分布特点。特别是近几年心电散点图与逆向分析技术、波形叠加(反混淆)技术、模板整合技术等有效整合,使得动态心电图在分析效率显著与诊断心律失常准确性方面显著提高,受到临床心电工作者的广泛一致好评。
 
本图集收集编辑了临床常见几种心律失常的心电散点图分布图例,让大家快速掌握心电散点图常见心律失常诊断模型,提高临床动态心电图分析效率。
 
 
病例 1 正常窦性心律
 
45°线中段呈棒球拍形的稳态吸引子图形为正常窦性节律的散点图分布。
 
病例 2 窦性心律不齐
 
45°线中远端膨大,呈“扩张型”棒球拍状,横向变异度增大,吸引子整体面积增加,是窦性心律不齐时散点图分布特点。
 
病例 3 频发室性早搏(部分插入型)
 
在典型的室早四分布基础上,在45°线近端红色吸引子(1号)是插入性室早的“早搏点”吸引子,其上方减速区可见插入性室早的“早搏后点”(2号)及“早搏后后点”吸引子(3号)。
 
病例 4 频发房性早搏部分未下传
 
图中1号绿色吸引子为房早下传的散点,2、3号吸引子为房早未下传导致的短长RR间期变化,4号吸引子为房早未下传二联律导致的连续长RR间期变化。
 
病例 5 房颤伴缓慢心室率
 
吸引子整体呈“扇形”分布,位置更靠向远端,扇缘均匀弥散,扇形吸引子面积增加,为房颤伴缓慢心室率的散点图分布。

 
病例 6 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发生时,心室率增快,近端出现“扇形”分布的 吸引子,窦性节律时,心室率减慢,在中远端出现“棒状”分布的吸引子。

 
病例 7 房颤伴短联律室早
 
在“扇形”分布的吸引子基础上,在扇形边界线两侧分别出现短联律室性早搏“早搏点”及“早搏前点”的吸引子。

 
病例 8 室性心动过速
 
45°线近端红色吸引子(1号)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发生时形成的吸引子,分时散点图及时间散点图可见其发生的时间段分布。

 
病例 9  室早翘尾征
 
45°线近端红色吸引子是插入性室早的“早搏点”吸引子,其上方减速区黑色吸引子为插入性室早的“早搏后点”。而非插入性室早的后点吸引子终末端(箭头处)出现弯曲翘尾现象,提示存在室房逆传。